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例谈高中生物解题能力的培养

阅读:518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2/25 11:29:41
解析:本题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综合性题型的考查,所以拿到题目之后先回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对两者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先分析左边的曲线图,纵坐标代表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推知曲线代表了净光合作用,再分析A、B、C三点的含义,不难推知AB段代表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除了供给光合作用,还有剩余排出,对应选项,应该选择A。
2.2 建模,总结解题规律
学生在多次的练习和考试过程中,见识了不少题型,积累了不少知识,但只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所以要引导学生对试题加以整理、分类,并找出每一类题的共性及规律。这样建立较固定的解题模式,学生有现成的思路和一般方法去解决问题,可以触类旁通,少走弯路。比如在近几年高考中,图表分析题和实验题所占的比例在增加,且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地推陈出新,而面对这两类题型时,学生常常觉得难度较大,无从下手。
如对待曲线图之类的题目时,要“一看二析三用”。 ①看横纵坐标,准确理解纵、横坐标,即两个基本变量的含义,当然坐标中不同的曲线也可代表其他变量。②分析曲线,先找出关键点的生物学含义,如顶点、拐点、交叉点等;再分析曲线的形状和走势,找出变量间的动态变化关系。③通过联想,将课本内的有关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与图像中的相关点、线建立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揭示问题的实质,从而解决问题。如上述的例5。
实验题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验分析题;一种是实验设计题。这类题集中考查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及对实验情景信息进行转换和运用的能力。其解题思路可概括为: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弄清实验的原理及相关知识点→确立完成实验的重要条件→考虑每一材料用具可能的作用→设计实验方案,其次对结果作出预测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进行预测性判断。实验的结果预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验证性实验,其假设是既定的,实验结果的预期则是唯一的,要么支持,要么不支持,两者都是对假设的一种证明;另一种是探究性实验,预期结果有多种情况,这时必须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充分考虑各种可能,保证其结果的严密性及科学性。
2.3 变式训练,培养应变能力
如何引导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的学生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师除了教会他们解题的方法技巧外,还应培养应变能力,可以尝试以一道题目为中心变化出一系列题目,从而加深对试题的理解和印象。在教学实践中,我往往在试题讲评结束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改变问题或改变条件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
例6、一个家庭父亲正常,母亲患色盲,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正常儿子,此染色体畸变是发生在精子还是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变式训练1:若父亲正常,母亲患色盲,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盲儿子,此染色体畸变是发生在什么过程中?
变式训练2:若父亲色盲,母亲正常,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正常儿子,此染色体畸变是发生在什么过程中?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条件或同样的条件不同的问题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如果对试题研究不深,碰到似是而非的试题,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常常不高。教师在试题分析过程中有意识通过问题或条件的变式加强训练,除了可以让学生确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还可以对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发散性、创造性进行训练,而这一点对提高解题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表述能力——对应得分点、拿高分的保障
有些学生具有一定的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强,因此常常会出现“心中有数,写而不对“的现象。学生存在的问题通常是:不善于使用总结性、归纳性语言;不善于用学科语言生物术语清楚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表达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来源:  编辑:good007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