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数学课堂教学——到底教什么

阅读:310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1/7 14:56:29
教学目标的三层级模型
第一层级
主成分:以记忆为主要标志,培养的是以记忆为主的基本能力。
测试:基本事实、方法的记忆水平。
标准:获得的知识量以及掌握的准确性。
第二层级
主成分:以理解为主要标志,培养的是以理解为主的基本能力;
测试:能否顺利地解决常规性、通用性问题,包括能否满意地解决综合性问题;
标准:运用知识的水平,如正确、敏捷、灵活、深刻等。
第三层级
主成分:以探究为主要标志,培养以评判为主的基本能力;
测试: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即检验过程的正确性、合理性及其优劣;
标准: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全面性、独创性等。
4.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数学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思维发展理论,对本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预测,并对出现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学难点。
例6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难点
学生对为什么要且只要两条相交直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定义中“任一条直线”指的是“所有直线”,这种用“有限”代替“无限”的过程导致学生形成理解上的思维障碍。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推理等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判定定理的运用中,对如何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存在困难。
教学难点:“定义——判定”的一般思想;“任意”——“两条相交直线”的操作确认,合情推理与逻辑推理的结合。
例7  二元一次不等式与平面区域的难点
现实问题数学化;
思想方法层面——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平面区域表示方法的探究。
4.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根据问题诊断分析和学习行为分析,分析应当采取哪些教学支持条件,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数学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发现数学规律。当前,可以适当地侧重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以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
5.教学过程设计
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线索;
给出学生思考和操作的具体描述;突出核心概念的思维建构和技能操作过程,突出思想方法的领悟过程分析;
以“问题串”方式呈现为主,应当认真思考每一问题的设计意图、师生活动预设,以及需要概括的概念要点、思想方法,需要进行的技能训练,需要培养的能力,等。
根据内容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如基于问题解决的设计,讲授式教学设计,自主探究式教学设计,合作交流式教学设计,等。
例8  二元一次不等式与平面区域
问题1  一家银行的信贷部计划年初投入25 000 000元用于企业和个人贷款,希望这笔资金至少可带来30 000元的收益,其中从企业贷款中获益12%,从个人贷款中获益10%,那么,信贷部分应该如何分配资金呢?
(1)在这个问题中,有哪些不等关系?
(2)怎么刻画问题中存在的一些不等关系?
(3)怎样找到这个不等关系的解?
问题2  二元一次不等式x-y<6的解集表示怎样的点集?它们组成怎样的图形?——对用平面区域表示的理由的追究。
引导语:不在直线上的点都不满足等式x-y=6,即只要点(x,y)不在直线上,那么它的坐标就一定满足x-y<6或x-y>6。平面上的点被直线x-y=6分为三部分,直线上的点满足方程x-y=6,其余两部分的点的坐标与不等式x-y<6或x-y>6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点P(x,y) 在直线l的“左上方”“右下方”“左下方”“右上方”的含义是什么?
——对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本源的追究。
问题3  能将上述具体例子抽象成一般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表示的方法吗?
问题4:怎样判断Ax+By+C=0表示的区域?请你给出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
6.目标检测设计
习题、练习方式的检测。要明确每一个(组)习题或练习的设计目的,加强检测的针对性、有效性。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tephe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