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题历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取材最热、题型最新、创意最奇、变数最大的一大板块,因而被命题专家和广大师生誉为高考语文的“试验田”。今年的这块“试验田”可谓“风景这边独好”,如下五大看点尤为星光灿烂:
一、世博会——让我欢喜让我忧
上海世博会,是一次文化的交融、文明的交汇。各国国宝纷纷闪亮登场,各种理念彼此碰撞吸纳,让人目不暇接,意荡神驰。为此,今年高考有9套试卷都把触觉伸向了上海世博会。具体考查情况如图一:
说明:“3/4分”指选择题中每个选项所占的分值。(下同)
广大考生尽管为上海世博会感到欢欣鼓舞,但考“世博”并不像看“世博”那么轻松自在。你如果“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就会跌进命题人设计的陷阱;你还要把“欢心”藏在心底,把“小心”放在心头,把这试题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方能迈过这道坎。如:
【例1】(山东卷)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流一直络绎不绝。截至5月9日17时30分,累计检票入园已达19.59万人次。(病句辨析)
【例2】(江苏卷)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
⑴“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
⑵请以“小美人鱼”的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
“例1”中,参观世博园的人是太多了,但你一定要小心,命题人在这设陷阱了。在“人流”这个词语中,“流”是陈述“人”的,是说“人群”“像河流似的连续不断”;而“络绎不绝”也在说“人”“前后相接,连续不断”。这不是重复啰嗦吗,应删去“流”。
“例2”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和“表达得体”。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早在五年前就取消了“文学常识”的考查,但安徒生的《海的女儿》,那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自然考你“没商量”。 “小美人鱼”的话怎样说才得体呢?首先要符合身份。“小美人鱼”至少有三个身份——外国人、童话人物、首次来中国。其次要符合目的,要给上海世博会以祝愿或赞美。
面对这处处陷阱、道道门槛,难怪有考生叫苦不迭:“看起‘世博’让你欢喜,做起‘世博’让你没底。欢喜‘才下眉头’,忧愁‘却上心头’。”
二、低碳生活——想说爱你容易
哥本哈根大会后,“低碳”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词汇,这一“热”也掀起了2010年高考语文试卷上的“低碳”飓风,其势头之猛、力度之大、席卷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具体考查情况如图二:
低碳生活作为未来世界的一大发展趋势,是人人喜爱、人人向往的。但你要在高考试卷上“爱”起它来“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你不仅要有一双慧眼,去识别正误,作出选择;而且还要有一颗慧心,去仿写、补写、拟写,去信息转换。如:
【例3】(全国卷Ⅰ)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5个字。
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例如:“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
可见,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观念,低碳经济其实 ① ,低碳经济也涉及 ② 。
答:①
②
“例3”是一道补写题,但根据“可见”的语言提示可以推知,补写的内容应为对第一段内容的概括。根据文本,“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是第一段的总起句,而下文是对“低碳经济”概念解释的列举,语言标志是下文的四个句子均以“低碳经济是……”起头,所以第一段的内容其实就是对“低碳经济”概念的诸多解释;但根据题干“涉及”的语言提示,概括的内容还应包括上述诸多解释所涉及到的领域。只有如此条分缕析地剖析、梳理和整合,方能打磨出“①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②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的答案。由此看来,尽管“低碳生活”是绿色的,但高考试卷上的“低碳”试题向广大考生亮起的并不是畅通无阻的绿灯。
三、地域情结——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
2010年高考语文18套试卷,除3套全国卷外,其余15套均由各省(区市)自主命题。综观各省(区市)的自主命题,地域情结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的物产、风土、人情,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或许这也是只有各省(区市)自主命题才会带来的百花齐放局面。如:
【例4】①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病句辨析)
②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病句辨析)
根据①句中的“庐山第一景”,大家不难想象这是一道江西卷的试题;根据②句中的新一届亚运会举办地,大家不难想象这是一道广东卷的试题。
【例5】(天津卷)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限36字以内)
在建的津门津塔将成为天津新的地标式建筑。津门的设计理念源于法国着名建筑拉德芳斯门,两座顶部相连的高楼构成巨大的“门”字型,象征着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世界港口大都市的包容与开放,津塔高336.9米,地上75层,地下4层,其外形设计则采用中国传统的折纸风帆造型,是现代建筑科技与中国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这组建筑将于2010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天津卷的这道试题更是将自身在建的地标式建筑——津门津塔融入试卷,从造型、高度到理念、创意,既引领着广大考生关注天津的新发展,又激发着广大考生作为天津人的自豪感。
四、国学和主持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我们把“国学”比作“海水”,因为它是博大精深的。今年的“试验田”中,涉及“国学”的试题不仅有选用、续写“对联”,而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拆字”题。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石,而汉字是世界上独特的音、形、义相结合的文字,“拆字”不仅能“拆”出“形”来,拆出“义”来,而且能“拆”出“思想”来,“拆”出“境界”来。如:
【例6】(浙江卷)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①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②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⑴尘:
⑵舒:
有人将“尘”拆为“小小的土粒,组成了大千世界,在滚滚红尘中不断上演着尘缘交织的人生戏剧”,其思想不可谓不深刻;有人将“舒”拆为“舍我即为大智慧,无欲则刚,无求即福,心底无私则天地更宽”,其境界不可谓不高远。同样发人深思的是,政协委员、作家张贤亮对“和谐社会”妙趣横生的拆字:“‘和’右边是‘口’,就是人人有饭吃;‘谐’左边是‘言’,人人都可以说话。”由此,你不能不叹服,余光中先生的那句话说得真是太精辟了。
我们把“主持人”比作“火焰”,因为他是激情四射的。“主持人”不仅自己要有“激情”,而且还要“激”起观众、听众的“情”。你要用你“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起观众、听众心中那团全神贯注、积极参与的火。如:
【例7】(广东卷)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话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这次演出的节目单:
晚会节目单
1.《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演出:高一⑵班
2.《雷雨》(原作曹禺《雷雨》)
演出:高二⑸班
(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需要在节目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孔雀东南飞》和《雷雨》均源自课本,可以说同学们对故事是知道的,对人物是了解的,对剧情是熟悉的,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再吸引观众的眼球,吊起观众的胃口,这就要你有一点“煽情”的功夫了。“煽”什么“情”?“煽”的应该是旷世“悲情”,如果观众的眼泪下来了,你的主持就成功了。
五、图表题——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有人喜欢把当今这个时代称作是“读图时代”,什么原因呢?现在大家都很忙啊,哪还有时间读字啊!还有人说,你对他讲一个问题实在讲不明白,你就画图给他看,什么原因呢?他懒得思考啊!大家现在连照相都用上“傻瓜机”了,哪还有人动脑子啊!但广大考生千万不能被这些人“忽悠”了,高考试卷上的读图题,命题人都是暗藏玄机的,如果你不动脑子,甚至不动“破”脑子,就绝无“答对”或“全答对”的可能。今年广东、湖北、江西、安徽、天津五省市都命制了图表题。下面笔者不妨略举一例,让你更直观地感受一下。
【例8】(天津卷)给下面这组漫画配上一个恰当的标题,并分别解说每幅画面。要求:标题不得为“无题”,画面解说应符合情景,每幅画面的解说不得超过12字。
要“答对”这道题,要分“四步走”。第一步,看。这组漫画共四幅,每幅中构图的元素是相同的,都是“修理工、工具箱、钉耙”。第二步,串。把这四幅漫画“串”成一个故事:①修理工前来修理一个钉耙。②修理工踩着钉耙被耙顶击中。③修理工恼羞成怒在耙顶钉钉。④修理工未修钉耙就扬长而去。第三步,思。修理工来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是来修钉耙的。坏的地方是耙顶吗?不是。那么“他”为什么要在耙顶钉钉子呢?因为耙顶击中了他的头部。那么为什么钉耙还未修理,“他”就扬长而去了呢?因为它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没有关系。第四步,联。社会上有这样的现象吗?太多了,但其共同点是“舍本逐末”“治标不治本”,其实质是“个人切身利益”在作祟。悉心一想,这四步又哪里是你“浅阅读”就能做到的,恐怕你没有“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心理准备是实难为之的。
聚焦去年,旨在放眼来年。有鉴于上述的五大看点,我们提醒2011届考生一定要主动施行如下三个应对策略:
1.开阔视野。“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考试的半径是与生活等长的,为此,我们广大考生不仅要“一心读好圣贤书”,而且还要“两耳也闻窗外事”,关注新形势、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观之于眼,闻之于耳,思之于脑,得之于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竹在胸地应对高考试卷上的全新情境。
2.夯实基础。高考试卷上的情境是常考常新的,但不变的是考点。为此,我们要对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的考点进行逐一梳理,逐一切块,逐一讲练,逐一落实,以此来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积蓄实力,涵养底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以不变(的能力)应万变(的考题)”,“任凭试卷风浪起,稳坐高分钓鱼台”。
3.积极投身。高中生活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不应该“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而应该积极投身学校的各项活动和社会的各种实践,在活动和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干,磨练自己的本领。在元旦晚会上做过主持人,开场白、串场词还不是小菜一碟;在学生会里锻炼过,写一则海报还不是轻车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