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同学:你好!
从教育局黄主任那里得知你的人生理想和学习状况,很敬佩你的态度和精神,也很愿意与你共同探讨学习历史的方法。
中学历史教科书就是对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大事的记述。学习历史就在于怎样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材料中,寻找到与当今和未来相关联的经验或教训,即所谓的“古为今用”、“以史为鉴”。
学习历史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而且历史很有趣,学好历史也并不难。
怎样读历史书?学习历史当然离不开记忆,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对教材一定的熟练度,考试当然很难通过,但记忆是有方法的。总体上的原则就是: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比如这本书讲了哪几章,每一章又讲了哪几节,每一节又讲了那几个框题,每一个框题又讲了哪些问题?这就是每本书总体上的知识结构,必须了然于心。抓住课本的目录、各章节的标题和框题(黑体字标注的就是),是掌握这些知识结构的有效途径,这就是“宏观到微观”的过程。读到课本某个具体知识点时,要善于搞清它的原因、过程、内容、结果、影响等,还要想到古今中外历史上与之类似的知识点,甚至是其他学科的类似知识点,这种记忆和联想就是“微观到宏观”的过程。人们所说的“书越读越薄”、“书越读越厚”,就是上述道理。
历史课本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献、历史时空等,都是应该记忆的重点,其中最重要的知识可以参照教材最后的大事年表来把握。我给你提供的自学提纲,是帮助你理清课文线索、掌握基础知识的,如果有时间,可以动笔写一写;如果时间不够,至少要借助它读熟课文。
有了一定的知识作基础,还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来检测知识漏洞和培养解题能力,资料不在多,一本足矣,但必须认真做好每一道题,按照考试的要求题题落实,通过核对答案,查找知识缺陷,提高解题技巧。现在高考很注重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即“提取材料信息、运用迁移知识、阐释历史现象、论证历史问题”等四项能力。特别是历史材料的阅读理解,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回答问题,是当今的主要考查方向,即所谓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答案”,就好比是你在语文、英语等科考试中,试题答案几乎都不会出现在教材中一样。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学习历史就是背书、机械记忆,这实际上是对历史学习的最大误解。
学习历史的最高境界是能够自觉对身边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事务和社会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敏感关注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大事要闻,关注社会、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扩充视野,积淀营养,丰富感情,睿智头脑。你们很年轻,是国家的希望、世界的未来,应该挑起这份重担、承担这份使命,这也就是老师对你的最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