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高考作文作者小黄的高考分数没达到重点录取线,但他被复旦教授刘钊收为校外弟子。应该说,小黄是幸运的,能得到名师的指导是多少学子的期盼。
但是,小黄的幸运,真是有着太多的惊险。首先,他的那篇作文没有被不负责任的改卷老师随便给个分数埋没掉。其次,他的作文被媒体关注,他的特长才被人所识。要是小黄自荐,结果会怎样呢?再者,小黄幸运地遇到刘钊教授这样一位把“兴趣”作为一个人治学重要品质的好教授,并愿意通过电子邮件教小黄。正如刘钊教授所说,“小小年纪有这种爱好,我很欣赏。”
我认识一位地方戏剧研究专家,经他挖掘整理,将一个地方戏曲申报,成功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来,有所大学看中了这个项目,于是地方与高校联姻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也被学校聘为客座教授。在一次聊天中,他说出了自己的无奈,虽然学校有两个班级开设了这门地方戏的鉴赏与学习课,但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想学学样子,最后写篇论文好毕业。他教了两年多,还没有发现真正迷恋上这门戏曲的学生。现在,对诸如此类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青年人比较浮躁,少有人对那些文化抱有强烈的兴趣。这样一来,少数爱好者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现在,小黄不能被破格录取,还要等本科毕业后再考研究生。刘钊教授虽是可以提供便利,但不知小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还会对甲骨文保持那份热情吗?不能被破格录取,可以说是小黄的不幸,也是所有“怪才”的不幸。
高考要保证最基本的公平,这是不可动摇的。但是,我们能否为特殊人才寻找到一条求学的路径,正因为特殊人才的难得,我们更希望他们能得到一个好的学习条件,能真正成才。不然的话,那些人一旦失去了兴趣,那就太可惜了。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