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有一框专门讲述了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其中提到了洋务运动“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10年之间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对于北洋水师,学生们还是比较熟悉的,在后来甲午中日战争的威海战役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但是对于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学生们相对来说比较陌生,现就这个问题作一简单的解释。
南洋水师又称南洋舰队或南洋海军,是清朝在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其中一支现代海军舰队,是由左宗棠督办,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于1875年正式建立的。南洋水师负责的海域为江浙一带,停泊地则主要在上海和南京。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到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的时候,南洋水师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了,据史料记载约有巡洋舰、炮舰等十七艘约二万吨。但是由于清政府的政策是先集中力量发展北洋水师,因此南洋水师无论是吨位、装备、人员及实力皆与北洋水师相差甚远。之后到了1885年中法战争时,南洋水师曾派五艘军舰赴台支援,在海上与敌法舰九艘相遇。南洋舰队中三舰退避入港,另外二舰进入石浦湾后自沉。从此之后,南洋水师一蹶不振,清政府也一度长期停止建购新舰。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覆没后,南洋水师部份舰艇调防北洋。至1909年,南北两洋水师合并,改成立巡洋舰队及长江舰队。南洋舰队就正式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福建水师,又叫福建船政水师,是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后的三大舰队之一,以福建的马尾作为军港。清同治五年(1866年),清政府命沈葆桢总理船政事务,统管造船厂、前后学堂和水师营。在连续建造3艘军舰后,又委任福建水师提督李成谋统领轮船,并制定《轮船训练章程》12条。同治十三年(1874年),福州船政局拥有的舰船已初具规模,有万年青、湄云、福星、伏波、安澜、镇海、扬武、飞云、靖远、振威、济安、永保、琛航、大雅等14艘,主要由福州船政局建造又从国外购得海东云、长胜、建威3舰,共有17艘军舰。光绪五年(1879年),清政府诏令福建局轮船先行练成一军,福建水师正式宣布成立。到中法战争前,福建船政水师已经成为中国吨位最大的一支舰队。1884年7月,中法战争中,法国军舰开进马尾军港,并向福建水师突然袭击,李鸿章恐妨议和,不敢下令备战,结果福建水师仓猝应战,兵舰11艘、商船19艘,全部被击沉,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从此再也未能恢复往日气象。
洋务运动中创建的这三支海军,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这似乎也预示着洋务运动悲惨的结局。它虽然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培养了科技人才,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来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它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也没能挽救在对外战争中失败的命运和阻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